??? 祖輩老年人口頭常常說:“老秤”一斤等于“新秤”十九兩(一斤三兩)吶。
閱讀從前的小說散文和史料文獻,,經(jīng)常遇到這樣的困惑,。
這又是怎么回事呢,?
原來,,20世紀我國才逐步制定了度量衡標準。從清朝末年,、民國初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,,三個朝代幾度頒布新規(guī)定,有一個歷史演變過程,。
最初,,1908年(光緒三十四年)清廷擬訂“劃一度量衡制”推行新章程,使用國際重量標準,,請“國際權度局”(在巴黎)制造鉑銥合金原器和鎳鋼合金副原器,,1909年制成運回中國,。
但是在1928年(中華民國十七年)以前,,我國仍使用“老秤”。
“老秤”1斤=16 兩= 597克,。
1928年,,中華民國(南京)政府公布度量衡法,規(guī)定采用“萬國公制”為標準制,,并暫設輔制“市用制”作為過渡,,即1公尺為3市尺,1公升為1市升,,1公斤為2市斤,。
1928年以后,規(guī)定全國改用“新秤”,,以便“斤”與“克”的計算:
“新秤”1斤=16兩= 500克
舊有的“老秤”與“新秤”之間換算如下:
“老秤”1斤=“新秤”1.194斤=“新秤”19兩,;“老秤”1兩=“新秤”1.194兩,。
這樣一來,“新秤”要比“老秤”分量輕得多了,。
改革后的“市制”適應民眾習慣,,又與“公制”換算簡便,逐漸為民眾接受,。
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,,市用制通行全國。
1955年10月,,最初印制的糧票,、油票、肉票等都采用舊秤1斤16兩制(每兩約
1984年,,國務院發(fā)布命令,采用以國際單位制為基礎,,同時選用一些非國際單位制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,。從1985年1月1日起改為公斤(千克)制,此后公斤和市斤兩種說法并存,、混用,。自1991年1月1日起,法定單位成為中國唯一合法的計量單位,。